演出時間:2013/11/24 PM 2:30
演出地點:南海劇場(全民瘋南海)
演出單位:音樂時代
演員名單:
石龍伯:彭恰恰
粗皮雄:許效舜
石天保:程伯仁
石天養:江翊睿
石天賜:曾志遠
李迎治:林姿吟
李連治:鍾筱丹
李招治:張仰瑄

小說原著:廖風德
編  劇:楊忠衡

  這不是筆者第一次看音樂劇。
  
  由於長期一直浸淫在傳統戲曲的洗練中,對於音樂劇的興趣反而不大,但或許是因為太過挑食了,所以讓筆者遇上了《隔壁親家》。

  《隔壁親家》是幾年前不幸猝逝的廖風德先生所著,後來曾被某台改編為長壽劇《親戚不計較》(千萬不要問筆者為什麼印象如此深刻,台灣的戲劇節目都超級長壽的)

  故事一開始,便以石龍伯家所飼養的牛鼻環被鞭炮聲嚇到而扯斷,賣牛賣不到好價錢的石龍伯,開始感嘆上天為何沒有賜與他好運道,再自他與粗皮雄兩人年少輕狂的時代,逐漸帶出故事的架構。

  劇中對於兩人反目成仇的原因,並沒有特別強調,而是以雙方三對子女的戀情過程與結果(天賜與迎治,天保與招治,天養與連治),以及雙方的條件比較,從土地重劃、雙方子女最後對於感情的殘局與人生選擇,來逐步帶出石龍伯與粗皮雄從對立到最後彼此相視一笑,回頭看看過去一切,驀然發現兩人當初的對立不過只是一時的意氣,最終在兩造包容的天平上取得共識及淚水中的平衡。

  《隔壁親家》可以在今年做第五度的加演,其優點如下:

第一,劇本架構明快簡單,觀眾可以快速的了解雙方對立的起點(人心自有不平處),從兩造的事件發現及所謂人生「勝負」面的計較落差便可一窺究竟。

第二,詞曲搭配合宜,每位演員都能恰如其分適切的以歌聲呈現角色個性,是種很棒的享受,縱使是最後天養與迎治以國台語的方式對唱,也少見違合感。

第三,該劇偏重於鄉土文學寫實路線,不強調現代戲劇裡偶爾會刻意強化的內心意境,而是利用俚俗的台語俗諺(如石龍伯在與粗皮雄反脣相譏時,曾經開口怒道:招治、迎治、連治,那為什麼不叫內痔、外痔、內外痔;以及粗皮雄在連治被何家少爺追求時,曾經打趣的說何家少爺是一根筷子插貢丸,意為「夯」(舉)高高,等於好野人(有錢人)之意,都是相當有趣而生活化的口語用法),對於喜歡直率坦然寫實的鄉土文學(劇作)觀眾而言,《隔壁親家》是淺白又容易入門的一齣基本好戲。

  第四,音樂的搭配十分巧妙,本劇甫一開始便以一至十的數字歌謠,以及略有改編的童歌《丟丟銅》來介紹位處宜蘭的水底寮,加深觀眾的地理印象。在天保與迎弟懷抱著青春夢到台北闖天下時,上一段是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兩人世界,再換景已是天保在觀眾席前方當計程黃牛拉客,而迎弟卻在後方舞台當起歌女,身旁的合音天使一開口就是「悲哀」兩字,十足十的充滿了前景後幕的落差,以及對於現實憧憬被打碎的悲哀。
  這一幕有趣的點在於,當天保發現迎治當起歌女的事實時,企圖帶走迎弟的他與黑道大哥發生了衝突,眾人打鬥的處理方式採用了比較滑稽的呈現方式,最後才以幾個對打姿勢完成雙方鬥爭的部份,驅趕了較為容易熱血的鬥毆情節,十分有趣。

  第五,雖然本劇以台語為主軸,但石龍伯時不時便出現的「幹」跟「幹x娘」的三字經及粗皮雄靈機一動的台灣俚語,後者讓人回想二十年前風行一時的電視節目《天天開心》,讓想起早年回憶的筆者是備感親切,有點可惜的是,澎哥的氣質實在太斯文了,講起問候別人家親戚時的台詞,總是缺了一點江湖底氣,反而多了一點優雅,缺了點莊稼人的草根豪氣。

  《隔壁親家》這部戲裡所描敘的三對情侶,雖然只有一對圓滿結合(天養與連治),但其他兩對(天賜與招治,天保與迎治),又何嘗不是轉身走上自己選擇最好的安排及路程?劇裡的安排,帶上了幾許「一枝草一點露」的意涵,旨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訴看戲的觀眾們,有的時候,錯過現在的選擇,不見得是好,但也未必會是最差的結果,因為真正的幸福,除了30%的運氣,也需要70%的勇氣與努力去爭取,才有被實現的可能。
  
*本票券由藝文票券折扣網-寫手扶植計畫提供,並同時刊載在藝文票券折扣網
arrow
arrow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