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出時間:2017/9/13 PM 19:30

演出地點:DeRoot表演空間

演出單位:九片表演班

故事起源自於孝愛精神療養院,裡面的特區住了四位病患,每晚的九點零九分他們都必須吃下一種叫做尼摩辛的神祕藥物,主作用是幫助他們忘記所有不愉快的記憶,但被強迫抽離記憶的四個人卻覺得似乎缺少了些什麼。其中一名女病患小梅在圖書館找到一本罪惡日記,她協助眾人記下當日覺得不愉快或痛苦的回憶,以作為日後尋找蛛絲馬跡之用;某日該院來了一位姓楊的新醫生,楊醫師試圖將其中一個病患導入過往回憶並打算停止使用尼摩辛,卻在罪惡日記消失的那一刻起,這個藉由尼摩辛所架構起的安穩世界開始產生了崩毀,過往蜂湧而上的痛苦回憶又再度襲來,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開始產生情感上的混淆,究竟是正常還是不正常,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楚。

看完後,我一直想尋找著關於這個故事想表達的意念。

該劇採取一種即興創作的手法,將每次排練精華以片段的方式保留,上半場以一種鬆散的方式舖陳故事的進展,先是帶入每個人的病症及角色性格奠立,帶給現場的觀戲者一種疏離感。節目單以病歷表的方式做為演出介紹,裡面的創作理念提到了「史丹佛監獄實驗」(亦稱路西法效應),指的是在環境的改變下,人類性格裡潛藏的陰暗面是否因為身份或環境的改變而被激發,進而改變一個人的行為(簡單說來,就是人性本惡的性格轉變測試),移轉到《九時片刻》的設定時,變成質疑常理所謂的正常與不正常;下半場戲裡的每個演員都在自我質問,正常的照護者(醫生與護士)質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有錯,剝奪了這些病患正常生活的權利,不正常的被照護者(病患們)則一再質問是否忘記這些痛苦不要再記起會比較快樂?當原先所信奉的價值觀遭到無情的推翻,產生一連串的發作反應時,這些令人措手不及的事件是否能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來做最好的處置?

劇情走到最後,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立場開始產生翻轉,在制度的崩壞下,照護者迷失了自我的存在價值,被照護者反而變得堅強(該說是世事無絕對?),就連傳聞中的神祕藥物尼摩辛其實也只是一種普通的糖果而已。

沿著劇情的脈絡,我跟著東奔西跑的闖關,最後卻忍不住想問,這部戲究竟想要表達(或吶喊?)的主題究竟是什麼?或許不是只有自我質疑,人性本惡如此單純的理由可供解讀吧?

arrow
arrow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