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本文禁止轉載,亦請勿放連結,十分感謝*



演出地點:城市舞台
演出時間:
2010/11/11~11/13 PM 19:30
2010/11/14 AM 14:30
演出單位:唐美雲歌仔戲團
演出人員:

淨雲/長生王子/王長發:唐美雲
猿姬/孔雀公主:許秀年
無浪/姚七:小咪
薩波達/天帝/老樵夫:趙美齡
鷹王/鄂王:吳明志
無憂皇后/天后:許仙姬
白雁/蕊兒:曹雅嵐
趙將軍:陳禹安
李將軍:林芳儀
蕊兒父:吳世明
凌波仙女(特邀演出):高宇蓁、林千鈺、方馨、德馨

編劇:陳道貴,洪清雪

  話說,有鑑於世道敗壞,人心浮亂,道德標準每下愈況的情形日益嚴重,是故歌仔戲圈內亦開始產生了「以宗教淨化人心」之活動,因此開始產生了一齣接一齣,接二連三的宗教戲碼。

  宗教戲在近幾年的傳統戲曲發展中占了一部份,就筆者看過的戲碼有:河洛歌子戲《梁皇寶懺》、秀琴歌劇團《阿育王》、唐美雲歌仔戲團《宿怨浮生》、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。以及明華園的八仙傳奇系列。

  在宗教戲中,最為強調且不可脫落的一個環節,當屬「前世宿怨,今生消解」的觀念。因果關係在宗教戲中,是最為被看重的一個因素,另一個絕對不可拋棄的環節,則是「渡化人間,大愛消災」的理念。
  
  當然,古今中外的宗教經典不勝其數,在族繁不及備載的狀況下,筆者挑了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作為今日觀戲記事的筆記,純粹是因為在近幾年的宗教戲傳流之下,筆者對宗教戲已經有著一種膩到不能再膩的沉重感,因此想要筆記一回,記錄一下當時的印象。

  讓筆者來說說這回的故事吧。

  一開場,四位淩波仙女即在舞台上現身吟唱讚美的詩歌。接著在換場音樂中,故事來到了淨雲巧計智取,為了解救即將命喪鷹王口中的白雁,割肉餵鷹,最後卻耍了鷹王一回,鷹王在離去之前立誓,將會殊殺淨雲全族,一口不留。

  正當眾人讚美淨雲義舉時,仰慕淨雲的猿姬腳下卻一個不小心,不小心墜岸。
  淨雲為救猿姬,也一同跳了下去;白雁眼見事情一發不可收拾,深受淨雲救命之恩,自然也是隨後跳崖。
   
  故事一轉,來到了無憂國。
  
  無憂國的國王薩波達,天生愛民如子,將國家治理的富強豐實,反觀以鄂王為主的烏達國,則重稅加賦,民不聊生,導致許多子民皆流亡逃至無憂國。

  鄂王眼紅無憂國之富庶,異心立起,揮軍攻向無憂國,逼迫國王薩波達自殺,王后亦隨夫跳崖自盡而亡,無憂國就此亡國。

  王室中唯一倖存的長生王子四處逃亡,在靈覺寺中因多日饑餓而昏倒,被路過的姚七認出,差點成了姚七領賞金的憑證,幸遇上山採藥,被天帝幻化的老樵夫帶至寺中的蕊兒所救,因而逃過一劫,遂後被蕊兒收留於家中養傷,但因姚七密告長生王子行蹤,使得長生王子不得不繼續逃亡。

  某日,孔雀公主遊湖落水,魂魄於湖底被孤魂野鬼所拘,在天帝開導下發現自己過往嬌蠻任性,誓言改過,回陽後被落難的長生王子所救,因而芳心暗許,協助已改名為王長發的長生王子擔任鄂王的隨身侍衛長。

  鄂王年事已高,老邁身軀早與數年前攻戰無憂國時不能相比,在圍郊狩獵中陷入昏睡,引起長生王子殺意,正欲殺了鄂王,一消怨仇時,由薩波達與王后化身的天帝天后自上方出現,及時阻止了長生王子的行為。

  長生王子因而有所體悟,決定入佛修行,並以大愛渡化人間。

  老實說,這齣戲(包含上面筆者所列出的部份),真正令筆者眼睛一亮的,唯有明華園戲劇團幾年前的創作《韓湘子》。

  《韓湘子》無論是在劇情的安排上,亦或結局部份,確實皆令筆者耳目一新。因為編劇寫出了世道有情換無情,反映出因果循環中的現實因素,使得這齣戲的轉折落差皆相當地吸引人,是一齣值得一看的好戲。

  一不小心就離題了,趕快把話題拉回來吧。

  之所以討論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這部戲,其實這也是編劇陳道貴先生第三部的宗教戲劇作;如果是常看歌仔戲的人,對陳道貴先生理應不算陌生。
  
  只不過,若以筆者的立場來看,自《梁皇寶懺》、《宿怨浮生》(三昧水懺)、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的順序來看,會發現這些戲都有一些共同問題點。

  一、注重因果循環,強調果報觀念。
  二、劇情架構鬆散,花了太多時間在不重要的情節身上。
  三、小旦的安插在宗教戲裡的定位,往往是不重要,甚至於是被邊緣化的。
  四、最後的流程一定都會強調此戲是為了教化眾生,提倡大愛,眾生離苦,我佛慈悲。
  五、少了戲曲本質中的「本事動人」,缺了觀眾最愛的人性觀點、七情六慾、愛恨情仇。
  六、近幾年的宗教戲(尤以佛教為主),偏好於劇中添加大量舞蹈畫面,但那畫面實在是不夠一致,甚至於有令人覺得多餘之感。

  在此之前,先來淺談筆者近幾年看過的宗教戲。

  就《梁皇寶懺》來說,梁武帝因不忍見到皇后郗氏在地獄受苦,因而實行水懺法會,試著將功德迴向郗氏,以求離苦得樂;實際層面上卻是因為郗氏善妒,於陽世因私慾而陷多人於不義,甚至嫁禍其他嬪妃,導致梁武帝害怕地獄再臨,甚至於身陷其中,是故舉行水懺法會,試圖讓身在地獄中的郗氏能減輕痛苦。

  在筆者眼中,只覺得這是一種怕老婆的行為......可見妒婦的影響力真的很大。

  再簡談《宿怨浮生》,晁錯與袁盎有十世宿怨,袁盎因晁錯橫刀奪愛,是故由愛生恨,使計將晁錯誘至西市菜口腰斬而亡,使晁錯花了十世時間追尋袁盎,直到唐朝悟達國師因一時迷失,在名利誘惑中迷途,使得晁錯有機可趁,化為悟達國師膝蓋上的人面瘡,使悟達國師日夜皆因人面瘡而痛苦不已,最後一人一鬼在三昧懺水中化消宿怨,也使悟達國師的人面瘡就此除去,並改頭換面再入佛道。

  筆者看完《宿怨浮生》後,只覺得演晁錯的趙美齡小姐好辛苦,看著她滿場飛奔,跑來跑去,追來追去,還要看她被腰斬高舉,只能說真的是十分辛苦她。至於有沒有身心靈都感覺被淨化--
  
  說真的,還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感受。

  回頭說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,只能說是齣感想很兩極化的宗教戲。

  本劇特別邀請了在八點檔界有名的四位女演員一同協助演出,雖然增益了畫面上的美感(DM上四位淩波仙女的造型確實不差),但對於實際演出僅是點綴效果而已,是故在唱腔、舞蹈(因為四位演員並未加入劇情演出,嚴格來說算是開場、中場、終場的接續者而已),是故也無法再多要求些什麼,在此故不多談。

  至於本戲除了舞美、燈光、音樂仍舊維持一貫的藝術風格外,劇情真是教人容易覺得食之無味,猶如嚼蠟般無趣。

  本劇重心有幾點,一是前世淨雲巧計制鷹,二是無憂國滅亡,三則是放下宿怨,兼化大愛以渡世人。

  從以上三點來看,觀眾們最愛的愛恨情仇,以「情」為本的人性化觀點,很抱歉,本劇目前尚未開發,除了蕊兒與長生王子的一折略能嗅出點情花味道外,其他的橋段實在是連讓人聯想的空間也沒有。

  故事文案強調長生王子對於孔雀公主及蕊兒間無法有所選擇,但就筆者看完戲的結論是,長生王子對於蕊兒的心意比較有所接收,在劇本上的營造度較高;而孔雀公主的部份,筆者上看下看左看右看,不管怎麼看,都只認為孔雀公主僅是單相思而已,長生王子其實早已無心於情愛,而是一頭栽入了國仇家恨的情結中了吧。

  再者,長生王子放下屠刀,一半是因為孔雀公主的孝順之心,一半是因為天帝天后的教化之語(是的,這是神話故事,不管怎麼樣的不合理,在這個故事裡都是合理的),所以長生王子會棄世修佛,大概也算是預料中的結果吧。
  可惜的是,這般的劇情轉折立足點不夠,感覺像是因為一直往前的目標消失了(國仇家恨已經消解)而選擇了走別條路重修爐灶(選擇走入佛教清修),十分的令人覺得沒有說服力,也難以為長生王子的選擇下最強力的注解。

  是故,這齣戲雖然是佛教中的經典經文之一,但有鑑於渡化世人,大愛行善的主軸圍繞下,所謂主角們的這些小情小愛,反倒成了這部戲中似有若無的點綴了。
  
  這正是近幾年來,宗教戲的演出可惜之處。
  
  筆者一直覺得,不管是宗教戲也好,愛情戲也好,宮廷戲也罷,甚至於是平凡的民間小戲,再平凡的劇情,「情」之一字卻是不可缺少的,以人性觀點而發展出的正反兩面所爆發出來的火花,亦是戲曲引人入勝的特質之一。

  但近幾年的宗教戲,強調的皆是因果循環、果報關係(意思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),反而弱化了觀眾最愛的特質,缺少了高低起伏的劇情承轉,利用大量的舞蹈融入,試圖創造出極樂之美,導致劇情空乏,毫無任何吸引力可言。

  再來,由於近幾年強調戲曲與舞蹈的合作,所以唐美雲歌仔戲團自《蝴蝶之戀》開始引用了大量的舞蹈融入情節,試圖營造出整體美感。

  但過度運用舞蹈介入,卻失了歌仔戲最初引人入勝的本質,演員自身的腳步手路、唱作科介,因為舞蹈畫面的加入,反而讓觀眾衍生出不耐感;平心而論,戲曲的基調在於劇本、演員、音樂、舞美、燈光;舞蹈在戲曲中雖然可以帶出新的視覺感,若是過度使用,唯恐喧賓奪主,反而成為敗筆之舉。合唱團的部份雖然新奇,但不若科班出身的幕後OS合聲動人,一回兩回或許會有新奇感,但大量使用亦會造成相同效果,不可不慎。

  《六度經-仁者無仇》由於劇本定位的關係,導致筆者感受十分兩極,並非筆者排斥宗教戲的演出,但若僅是著重在大意而忘了細微枝節的調整,缺了戲曲本事動人的基調,料必依舊無法走出新局,僅能落入說道傳道卻無法揚道的空談中了。

  本回走筆至此,若有任何批評,歡迎留言指教,十分感謝。

  觀戲記事,咱們下回見。


*本文禁止轉載,亦請勿放連結,十分感謝*

arrow
arrow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