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出時間:2014/9/12 PM 20:00

演出地點:華山1914文創園區 果酒禮堂

演出單位:京製社

這是一部很適合在晚上看的戲。

從一樓開始便以意象式的符號,試圖讓觀眾對場地打造成客棧的形象擁有強烈感受,工作人員也變成了客棧裡的小二或掌櫃,穿著古裝或改造式古裝遊走於觀眾席裡招呼,觀眾們或席地而坐,或坐在長條板凳上,玻璃窗映照著在外高掛的大紅燈籠,讓人彷彿走入了幻想中的復古風客棧,這一切的感受是讓人感覺既懷舊又新穎。

三岔口是京劇老戲,重武打而不重唱唸,為了不讓整部戲陷於只有嚴肅的武力對決,以武生對武丑的方式對戰,一剛硬一詼諧的調和正好以本劇擦撞出亮眼火花。純以兩位演員武戲風姿而言,身手俐落自是不在話下,看似摸黑捉迷藏卻又是迎光對戰,滿足所有「住」在其他房間裡的房客(觀眾)偷窺慾望,觀眾不止是觀戲者,偶爾也因為演員的導引而變成入戲者,一桌一椅在演員的巧妙翻轉下,展現了傳統戲曲在程式性語言在想像力上的無限可能。

由於是老戲作底,該劇劇情上無法擁有太多翻新,製作團隊將創意發揮在場地原有的條件上,演員一出場就流竄在各個出入口處,未拘泥於傳統的出將入相模式,而是將觀眾包圍起來,演員一下往左出現,一下往右出現,無法掌握的節奏讓人不暇給,也讓我略為對於劇組的安排帶了點期待(兩位主要演員隔著玻璃窗在走廊上叫門真是非常善用場地的安排)。整體演出節奏處於一種快板式的緊湊感中,演員對招明快流利,但有種從頭直衝到尾的矛盾感,少了點鬆緊之間的分寸拿捏,樂師在背後補刀給演員的方式也未見安排,缺了點入戲感,都是可以再試圖調整之處。

京劇的參與演出,代表傳統戲曲仍有無限發展的可能,只是如何建構與觀眾溝通的獨特模式,降低語言與唱腔間的隔閡,也是接下來製作相關演出時值得注意的方向。

畢竟今日的流行,便是明日的傳統。

說來有趣的是,我比較好奇倒數第二場演出,因為是下午時段,不曉得劇組該用什麼方式營造出夜晚的場景,帶觀眾進入戲裡呢?

或許,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探索的故事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