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無耳金獅
演出:凝龍思傳藝劇坊
時間:2015/09/26 14:30
地點:大稻埕戲苑

凝龍思傳藝劇坊由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於2015年成立,近日推出首部作品《大龍峒金獅傳奇首部曲-無耳金獅》音樂劇做為劇團初試啼聲之作。

《無耳金獅》以文殊菩薩座騎金獅【1】降世傳說為起點帶入,以一名離開獅團,落魄回鄉的少年李天民(陳昕宇飾)為主線敘事。李天民因母親(瑄廷飾)早逝,與父親意見不合,年少叛逆的他,一時衝動離開以李父(陳錫煌飾)為頭人【2】掌家的金獅團,企圖在外闖出一片天。在外流浪一年後,天民發現世事不如己意,方才返鄉低頭向李父提出重回獅團的請求。李父雖同意天民再度回歸獅團,但為平息獅團眾人不滿,表明兩人之後在獅團僅是公私分明的兄弟關係,讓企使得到父親溫情支援,卻反遭打擊的李天民只能咬牙應允下來。心情鬱悶的他在好友陳水土(呂世偉飾)與一名臉上帶有胎記的平埔族少女(蕭揚玲飾)的安慰下,終於振作精神打算重新開始,卻被不滿他重回獅團的二師兄高金漢(許良崧飾)派人中途埋伏,不料卻反中敵方獅團計謀,兩人在紛爭中受傷。身為獅團大師兄的李父見師兄弟彼此陷入鬥爭,無法專心一致對抗外敵並練習獅藝,於眾人面前卸下獅頭雙耳,表明兄弟之間「唯義無耳」以示決心,父子卸下彼此心結,使獅團技藝傳承至現代。

潑墨山水畫的多媒體投影,成為本劇主要的場景變化,單一墨色渲染於白色投影屏幕上,為舞美締造雅而不俗的優雅風格。時空定調於頂下郊拚後四十餘年(一八九五年)【3】,編導以李天民對身為金獅團大師兄的父親認同渴求,已逝母愛的延伸(平埔族少女與母親同步傳唱的「暗光鳥」一曲),獅團的兄弟情義等基本素材,輔以與平埔族少女之間淡淡曖昧卻無疾而終的戀愛夢,用李天民的成長與獅團的未來傳承,成為該劇的主要核心。又因為該劇定調為台語音樂劇,音樂設計以歌仔戲曲調(如思想起、雜唸調等)改編,以鋼琴與笛子為主奏,去除鑼鼓點,安插了大量的歌仔調改編或新編曲。瑄廷、陳昕宇、蕭揚玲、呂世偉等目前活耀於歌仔戲與豫劇的四位演員為主力歌者,在唱腔上仍可一窺不同劇種在嗓音運用上的巧妙與差異。布袋戲知名藝師陳錫煌接掌大師兄一角,運用本身的「腹內」【4】講述獅團興盛過程,也為演出添加幾分韻味,善用演員自身所學技藝。鑼鼓點置於金獅出場時才會出現,以新舊曲調做為融合,交織出屬於台語音樂劇的新風華。

編導刻意淡化時代背景所帶來的衝擊,將重心放在大時代小人物的身上,劇中數度將李天民與金獅形象做為連結,在李天民遭到敵方暗算受傷時,舞台上金獅與天民各在一方遭受敵方攻擊,最後平埔族少女突破重圍救出天民,與天民好友陳水土前來應援,擷取傳說元素,與金獅降世傳說中的師婆、師鬼角色合而為一,用樸實的民間傳說與代代傳承的舞獅技藝,跟兄弟情義做為結合,自成一方格局。運用歌仔調為基底改編的歌曲,除却原有曲調的熱鬧調性,音樂設計保留屬於歌仔調的基本骨幹,在配器調整下添加了幾分溫柔因子。雖說是台語音樂劇,卻揉合了傳統戲曲專有的獨特風情,加上以戲曲演員為主要演唱者,更使本劇呈現出截然不同於其他音樂劇的風貌,也為賦予既定印象的舞獅技藝,開創一處表演新天地。
註釋

1、金獅(猊)為文殊菩薩座騎(亦稱狻倪,龍生九子之一,行五),外形如獅,喜煙好坐,隨佛教傳入中國,常做為香爐裝飾或門口石獅等形象使用。本劇所提之金獅傳說擷取自《無耳金獅》本劇節目書說明做為引用。
2、頭人:乃台語所稱領袖、首領之意。
3、「頂下郊拚」發生於一八五三年,以同為泉州府的三邑人(頂郊)與同安人(下郊)在艋舺(萬華)爭奪地盤所發生的械鬥事件,同安人在八甲庄一役戰敗後,逃難時將城隍金身帶至大稻埕(今迪化街霞海城隍廟),並有部份同安人遷移至大龍峒地區,間接促成兩地發展。2014年唐美雲歌仔戲團曾以「頂下郊拚」為題,編寫為《香火》一劇演出;一八九五年清廷戰敗,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,將臺灣與附屬島嶼及遼東半島等割讓予日本,引爆後續一連串的地方抗日事件。
4、「腹內」一詞來自歌仔戲,早年少有文字劇本,多半以演出活戲為主。演員上台前皆由講戲仙仔(說戲先生/說戲人)講敘今日演出劇情,待上台後交由演員自行發揮,在基本的劇情大綱作為前提下,唱作由演員自行調度編作,考驗演員的即興創作及應變能力,演員腹內越深,所演出的戲肉(內容)就越厚實,故事的精采度與娛樂性也就漸趨提升,相當有趣。

本文首刊於表演藝術評論臺,後續同步刊登於藝文票券折扣網
arrow
arrow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